研究專欄
查詢年份: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
2023年 | |
---|---|
圖: 不穩定吸積爆發的時序質量吸積速率,上圖為DL Tau,下圖為Haro 6-13。左半邊的圖為TESS、ZTF或ASAS-SN同時觀測的吸積光度爆發,橫軸為時間(單位:天),縱軸為歸一通量。右半邊的為推算出來時序質量吸機速率,橫軸為時間(單位:天),縱軸左邊(黑)為吸積速率(單位: M☉/yr),縱軸右邊(藍)為吸積光度(單位 erg/s)。
| |
碩士生張耀文與周翊教授利用NICER望遠鏡的觀測數據,分析在球狀星團NGC 6624中的低質量X光雙星4U 1820-30從2017年6月至 2022年7月的X光光變。由軌道光變曲線得出每年的軌道相位後,再結合過去觀測到的相位,得到時間跨度46.3年的軌道相位演化趨勢,進而推出此雙星系統的所展現的軌道變化率為 1/P dP/dt = (-5.21±0.13)×10-8 yr-1,並在2σ的信心水準下,估算出其二階軌道變化率之上限為 | d2P / dt2 | < 5.48×10-22s s-1。由於觀測到的軌道週期變化趨勢與理論預測的完全相反,在探求其差異性方面,作者雖同意前人的解釋,認為此差異很可能是由雙星系統在球狀星團中重力場加速所致,但在本文中特別指出,想藉由此觀測到的軌道變化率,去推算此雙星系統在球狀星團的加速度的值卻是不切實際的,因為內稟軌道光變週期變化率存在了太多未知因素。此外作者在分析NICER所收集到的X光光變曲線時,發現了週期為 691.6±0.7秒的光變現象,此週期與用哈伯望遠鏡在遠紫外波段偵測到的超駝峰(superhump)光變週期一致。除了解釋為何在X光波段能偵測到超駝峰光變外,作者也不排除此光變可能是由階級性的三星系統所造成。本研究已發表在
Chou & Jhang 2023 ApJ, 951, 42。
| |
饒兆聰教授的團隊使用ZTF觀測的光變曲線資料和已發表的球狀星團距離,求得了在球狀星團內各種脈動變星的週光關系。這些脈動變星包括了天琴座RR變星,II型造父變星和異常造父變星。大部分的週光關系是第一次在gri波段內求得,它們可以用在Rubin天文臺的LSST巡天觀測上。這些研究已發表在Ngeow et al (2022, AJ 163:239, AJ 164:154, and AJ 164:191)。
|